close

    《魔笛》為莫札特的最後一部歌劇,也是一部極具代表且廣為人知的作品,從童書到國小、國中甚至高中職音樂課本都有版本收入此作品。乍看之下,《魔笛》故事內容離奇、怪誕,但為何如此重要,如此廣為流傳呢?最主要莫非就是那生動地刻畫各角色的音樂了!


此劇上有許多議題與空間尚待研究,歡迎一起加入討論^^。
由於篇幅較大,約有50頁左右,在此只放上目次
、莫札特歌劇作品、《魔笛》劇本故事情節
若對於此篇文章完整版,有興趣者請洽NOA NOA 音樂工作室。


目次


莫札特歌劇作品

         從在176812歲時所創作的《假傻大姐( La finta semplice)和《巴斯汀和巴斯汀納( Bastien und Bastienne),到最後去世前創作的《魔笛( Die Zauberflöte ),一生中無間斷的創作歌劇。1780以前莫札特的歌劇創作帶有濃厚拿坡里歌劇的特色,且在早期10部歌劇中,有8部歌詞均為義大利文,更有5部歌劇使用閹人歌手擔任要角,分別為《阿波羅與海辛特斯(Apollo et Hyacinthu)阿斯卡尼歐在阿爾巴( Ascanio in Alba )魯喬席拉 Lucio Silla )假女園丁(La finta giardiniera)國王帕斯托(Il re pastore ),可是莫札特早期歌劇創作上演率並不高。隨著莫札特在各國的遊歷演出與結識不同的人,他的作品大量吸收當時各地的音樂精華更進一步形成自己獨特風格,從最後一部歌劇《魔笛》來看,他雖然沒有完全擺脫義大利歌劇風格,但卻是德國歌劇開路先鋒的一個成功之鑰。 
        莫札特很多書信中都提及他觀看歌劇後的感想與其創作歌劇的過程,並且多次在信中表示其對歌劇的喜愛。例如1777107在慕尼黑寫給父親的信:

      ……在義大利寫一齣歌劇所得到的榮譽和成就,遠比在德國寫一百首樂曲所得的還要多,能寫歌劇會使我更快樂些,並且他是我的興趣和愛好,……我只要在劇院中、聽到歌唱或聽見別人在談論歌劇的話題,我就會得意忘形。

177822莫札特在曼海姆 (Mannheim) 寫給父親的信:

   我請求你盡最大力量讓我們可以到義大利去。你知道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寫歌劇,……不要忘了我要寫歌劇的願望!我對每一位寫過歌劇的人都感到羨慕;每當我聽到或看到一首詠嘆調,幾乎都會感到懊惱而想哭泣……

另外,在1772102日 的信件中也可看出他對自己創作德國歌劇的一番期待:

      如果我能提昇德國戲劇在音樂界的聲譽,那我將非常受歡迎!這一定會實現的,
   因為當我聽見了德國歌唱劇,我就有強烈的創作慾望。
 

(
有關莫札特歌劇作品,依照NEW GROVE 2007線上版、Köchel的莫札特作品目錄整理如表一 ) 
 根據表格,莫札特歌劇作品(包括未完成)一共有22部,《魔笛》是其歌劇編號中倒數第二部歌劇,如前言所述,無論書籍或者影音出版品均有眾多版本,故本文將針對《魔笛》做初步的探討。

《魔笛》劇本與故事情節 

        《
魔笛》為莫札特創作歌劇的眾多類別中的少數歌唱劇之ㄧ,劇本取材也有別於莫札特其他歌劇,歌劇內容帶有魔法的意味。以下此章節就《魔笛》劇本與故事內容加以探究。


《魔笛》劇本

    
      《魔笛》劇本的作者說法有二,說法之ㄧ是席卡內徳 (Emanuel schikaneder, 1751-1812) 為此劇本劇作家,第二種說法是說此劇本為吉澤克 (Karl Ludig Gieseke) 所作。在席卡內徳死後,吉澤克一直宣稱他才是《魔笛》真正的劇作家。大部分學者認為席卡內徳才是《魔笛》劇本的作者,並認為只是因為吉澤克曾經幫作曲家弗拉尼賜基 (Paul Wranizky, 1756-1808) 寫了一部和《魔笛》相似的故事劇本–《奧伯龍(Oberon) ,所以才自己宣稱為《魔笛》的作者


   
魔笛》這個故事的劇本取材自德國童話。洛可可時期詩人與小說家克里斯托夫.馬丁.維蘭德 (Martin Christoph Wieland, 1733-1813) 1786年出版一套小說集《金尼斯坦 ( Dschinnistani ),其中有一篇李伯斯金特 (A. J. Liebeskind) 的《路路或魔笛(Lulu, oder die Zauberflöte) 即為歌劇魔笛之藍本。原本故事內容為:王子路路在打獵時誤入了仙后佩里菲里美的城堡,仙后要求他幫助取回被惡魔奪走的金劍,並救出被俘虜的公主。為此祂給了王子一支魔笛和一串銀鈴,以便一路上遇到危險時可以逢凶化吉。後來路路王子藉著這兩件寶物戰勝了惡魔,為仙后取回了金劍並贏得公主的愛情。
[1]魔笛》在經過改編後,使得故事內容和人物關係複雜化。而會造成故事的劇情變化起因是由於席卡內徳生意上競爭者–馬里內俐 (Marinelli)經營的歌劇院已經在《魔笛》之前就上演了一部跟《魔笛》一樣取材於路路或魔笛》的歌劇,名為《吹低音號的卡斯巴爾,或是魔法齊特琴[2]( Kaspar der Fagottist, oder die Zauberzither ),該劇演出非常成功,因此席卡內德也不得不大篇幅的更改故事內容。 


故事情節
 

第一幕:

   故事設定在古老時代的埃及。塔米諾 (Tamio) 王子誤入夜后的領域,被大蟒蛇所困而暈了過去,三位夜后的侍女及時趕來搭救,王子醒來時恰巧看到捕鳥人帕帕基諾(Papageno),以為是捕鳥人救了他,三位夜后的侍女立即出現告訴王子是他們救了他,並且告訴王子夜后的女兒帕米娜 (Pamina) 遭大祭司薩拉斯托(Sarastro) 綁架,拿出帕米娜公主照片給王子看,如果王子願意前往把帕米娜公主救出來,夜后答應把帕米娜公主許配給他。王子一看到照片中美麗的帕米娜公主便一口答應。三位侍女把銀鈴和魔笛分別交給帕帕基諾和塔米諾,告訴他們危及時這兩樣寶物可以保護他們。帕帕基諾和塔米諾分別展開行動搭救帕米娜公主。

  

    帕帕基諾發現帕米娜公主,此時公主正受她一名摩爾人摩諾史塔托斯(Monostatos) 騷擾。帕帕基諾嚇走摩爾人,並告訴帕米娜,他是來救她出去的,且有一位王子己深深的愛上她。帕米娜和帕帕基諾都深信愛情是生命中很重要的東西,男女雙方一起為神聖的愛而奮鬥是世上最高尚的事情。在帕帕基諾遇到公主的同時,塔米諾遇見三名童子,引他至一樹叢中,前面有三座廟,分刖為「智慧」、「理性」與「自然」。一位上了年紀的僧侶請塔米諾相信薩拉斯托為好人,夜后才是壞人。廟中也傳來「帕米娜仍活著」的聲音。塔米諾興奮的拿出魔笛吹奏,許許多多的動物聽樂而來,但獨不見帕米娜。塔米諾雖然偶爾聽見帕帕基諾的笛聲,但也找不著他。帕帕基諾這時企圖帶帕米娜逃離,但摩諾史塔托斯半途攔截。帕帕基諾的想起他有銀鈴,樂聲迷亂了摩諾史塔米托斯和他的同伴,每個跳起舞來並遠離了。但是薩拉斯托在此時出現,帕米娜向他表白她要離去。薩拉斯托原諒她卻不放她走。此時摩諾史塔托斯抓到塔米諾,將他帶進來。塔米諾和帕米娜第一次見面便一見鐘情。薩拉斯托將他們分開,告訴塔米諾要他和帕帕基諾接受一連串的磨鍊試驗,才能帶走帕米娜。


第二幕:

    塔米諾王子決定接受他的試煉以救回帕米娜,帕帕基諾並不打算答應這項考驗,但大祭司薩拉斯托告訴帕帕基諾,在完成考驗之後,也會擁有一位嬌妻帕帕基娜(Papagena)。這時帕帕基諾才肯答應。首先進行「沈默」的磨鍊。三位侍女勸兩人放棄,但王子意志堅定。這時,摩諾史塔托斯一直糾纏著公主帕米娜,趁她熟睡時意圖非禮,後來夜后出現,並阻止了他。夜后拿出一把短刀交給女兒,要女兒殺死薩拉斯托,如果帕米娜不答應夜后就不認這個女兒。帕米娜心裡非常的煎熬與矛盾,夜后離開後,摩諾史塔托斯又出現並且搶走了帕米娜的短刀,薩拉斯妥及時出現阻止了他,並且知道了這一切,向帕米娜保說明了和平和愛的神聖意義。帕帕基諾這時看到他生命中的女子,但一開始女子以老女人姿態出現,帕帕基諾並不知道這是對他的考驗。帕米娜遇到塔米諾,但塔米諾仍在接受試驗當中,也就是他不能說話,也無法表達愛意。薩拉斯托這時使他們兩個暫時分開。由於塔米諾的離去,帕米娜非常沮喪,三名童子前來安慰她,並帶她找到塔米諾。帕帕基諾滿心期待著他生命中的女子,但他一直不知道這名女子到底在哪?帕帕基諾於是有了輕生的念頭,三位童子及時出現告訴他,可以搖他的銀鈴,樂聲會為他帶來心愛的妻子。另外一方,塔米諾、帕米娜兩人再度聚首,同時接受「火」與「水」的考驗,魔笛保護他們通過考驗定。於是故事有了快樂圓滿的結局。



[1] 吳祖強編:《魔笛》。台北(世界文物) 1999 。頁10

[2] Joachim Perinet 作詞,Wenzel Müller (1767-1835)作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anoamusi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